今年1至5月,辽源市纪检监察机关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处理426人次,分别占比63.2%、28.6%、1.9%、6.3%,前两种形态占比达91.8%……
今年以来,辽源市纪委监委重视强化日常监督,研究制定《党委(党组)强化日常监督工作办法》,督促各级党委(党组)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注重用好第一种形态,加强廉政提醒、批评教育、谈话函询、诫勉谈话,使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不断彰显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的监督执纪理念。
辽源市纪委监委着力完善近距离常态化监督机制,推进约谈督责常态化,采取一对一、面对面的方式约谈,督促推动落实“两个责任”。常态化开展政治生态研判,明确每年对县(区)和部门政治生态情况开展2至3次专题研判,市纪委监委定期听取政治生态情况汇报。组织开展专题调研。由市纪委常委带队,相关监督检查室和派驻(派出)机构参加,深入各县(区)和市直部门,通过明察暗访等方式,深入了解政治生态情况,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监督建议,跟踪督促整改。推进巡视巡察和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监督常态化,由市纪委监委相关监督检查室、派驻(派出)机构对口联系,对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及时跟进,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和调度督促,切实推动整改落实。推进廉政档案监督常态化,进一步完善同级党委(党组)管理干部廉政档案,全面收集领导干部相关信息,坚持动态更新,加强定期分析研判,精准画像,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
东丰县纪委监委研究制定《东丰县关于党委(党组)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的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和压实主体责任,规范工作程序,推动党委(党组)靠前监督、主动监督,做好咬耳扯袖防“未病”工作。年初以来,县纪委监委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置问题线索190人次,占比72.5%。针对疫情防控期间履职尽责不力等问题,对3名乡科级领导干部进行约谈提醒,对3名党员干部给予批评教育、组织调整等处理措施,严肃防控纪律。针对工作作风简单粗暴、不善于做群众工作等问题,对22名干部开展提醒谈话,促其转变工作作风、树牢为民服务意识。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关键时期,我在自家开的饭馆招待两桌客人,因人员聚集聚餐造成了不良影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一定提高思想认识,不折不扣落实镇党委各项工作部署。”东辽县渭津镇前凉村党支部书记周宗利在镇纪委对其提醒谈话后,感受颇深。今年以来,东辽县纪委监委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和监督执纪方式,紧盯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生态环保等重点工作任务开展精准监督,对督查过程中发现的一般性、苗头性问题,综合运用约谈提醒、批评教育、诫勉谈话等措施处置,做到了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
“在疫情防控督查检查中发现,你单位所负责的多个小区存在疫情防控工作管理不到位问题,现对你进行约谈提醒,希望你能提高认识,严格执行省、市、区相关文件要求,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今年以来,辽源市龙山区纪委监委坚持把深化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作为加强党员干部责任意识的重要抓手,有针对性地采取批评教育、约谈提醒、诫勉谈话等措施,对14名党员干部进行教育提醒,促其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和责任意识,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监督没有捷径,必须抓在日常、严在经常。”该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化运用第一种形态,必须压紧压实主体责任,把功夫下在‘第一道防线’上,使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党员干部的‘清醒剂’,助力基层政治生态持续向好。”
“这次通报的违纪违法案件教训极为深刻,我一定按照工作要求,举一反三、引以为戒……”辽源市统计局西安分局局长关连福说。日前,辽源市西安区纪委监委对《关于白城经济普查违纪违法案件的通报》中相关部门“一把手”进行约谈提醒。为切实做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该区纪委监委还开展“3+1”廉洁教育工程,针对新入党、新入职、新提拔、新调动的党员干部特点,量身定制警示教育方案,选编警示教育典型案例内容,系好“第一颗扣子”。